样本管理是基础。采用自动化样本分装系统可减少人为误差,同时为每个样本分配唯一标识码,确保全程可追溯。建议分批次处理样本,避免同一批次样本过多导致试剂疲劳或交叉污染。此外,样本存储需规范,避免反复冻融影响核酸质量,必要时可建立样本库进行分区域管理。

实验流程的标准化与并行化至关重要。使用高通量PCR仪或96/384孔板可提升单次运行效率,但需提前验证仪器性能与孔间一致性。针对大批量样本,建议采用预混试剂(Master Mix)以减少加样误差,并设置阳性、阴性及内参对照。例如,每块板中至少包含3个阴性对照(监测污染)和2个弱阳性对照(检测灵敏度)。对于RNA样本,还需额外加入外源性内参(如MS2噬菌体RNA)监控提取效率。
建立多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。实验前通过Nanodrop或Qubit检测核酸浓度和纯度,剔除A260/A280异常样本;实验中实时监控扩增曲线和Ct值,对异常数据(如扩增曲线不规则、阴性对照出现信号)立即复检;实验后通过统计学分析(如标准差、变异系数)评估批次间差异,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质控品进行盲测。
此外,人员培训与SOP(标准操作规程)的严格执行是关键。定期校准设备、记录环境温湿度、分区域操作(样本处理、PCR配制、扩增分析)等措施能进一步降低风险。通过上述系统性优化,即使面对海量样本,也能在效率与准确性之间取得平衡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