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鼠原代破骨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单核细胞(BMMs),其分化依赖成骨细胞/基质细胞分泌的M-CSF和RANKL信号通路。与RAW264.7细胞系相比,BMMs更贴近体内破骨细胞功能,但无法传代且需严格维持培养条件。

试剂:胎牛血清(FBS)、α-MEM培养基、M-CSF(20-30 ng/mL)、RANKL(50 ng/mL)、红细胞裂解液、TRAP染液
耗材:注射器、细胞筛(70-100 μm)、培养皿、骨片或羟基磷灰石涂层
器械:超净台、离心机、倒置显微镜
骨髓细胞提取
6-8周龄小鼠CO₂处死后,75%酒精消毒5分钟,无菌分离股骨/胫骨。
剪除骨骺端,用注射器冲洗骨髓腔至骨变白,收集悬液过筛离心(1000 rpm,5分钟)。
红细胞裂解液处理5分钟,PBS洗涤后重悬。
贴壁筛选
细胞接种于含M-CSF的α-MEM培养基,37℃培养24小时去除未贴壁细胞。
诱导分化
换为含RANKL的培养基,培养5-7天形成多核破骨细胞,隔天换液。
TRAP染色:阳性多核巨细胞(≥3核)为成熟破骨细胞。
骨吸收功能:在骨片上培养后可见陷窝形成。
避免机械损伤(如离心力过大或剧烈吹打)。
细胞因子需现配现用,不可反复冻融。
诱导效率需通过空白对照验证(TRAP阳性率>80%)。
五、应用场景
骨质疏松药物筛选、骨重塑机制研究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