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关键程序参数的影响
洗涤次数
增加洗涤次数(如从3次提升至5次)可降低背景信号,但过度洗涤(>6次)可能导致目标抗原/抗体被洗脱,降低检测灵敏度
改进洗板法(洗板机4次+纯净水冲淋2次)可减少假阳性率,适用于弱阳性样本检测
洗涤量控制
推荐洗涤量≥350μl/孔(覆盖孔壁),96孔板*大耐受量可达1ml(需同步开启吸液功能防溢出)
洗涤量不足(<300μl)会导致残留物增加,背景值升高
浸泡时间
手工洗板建议浸泡60秒,洗板机可缩短至20秒(需配合吸液时间0.8秒)
无浸泡程序时需增加洗涤次数(如8次)补偿
吸液高度
吸液高度
吸针距孔底2mm为*佳,过高(>3mm)导致残留量增加,过低(接触孔底)降低吸液效率
压力与转速
立式洗板机压力建议2.2cm,脱水转速2500rpm±10%可平衡残留与样本损失
温度控制
未校准的洗板机可能因温度波动(>25℃)导致酶标抗体失活,需定期验证
三、优化建议

三、优化建议
验证方法:通过平行检测弱阳性样本(如HBsAg或HCV抗体),比较不同参数下的OD值变异系数(CV<5%为合格)
洗板机需每月执行自检程序,重点验证吸液精度(误差<5μl)和温度稳定性
不同品牌洗板机参数需独立优化,例如进口设备可能默认吸液时间更长(1.2秒 vs 国产0.8秒)
洗涤缓冲液需脱气处理,避免气泡干扰吸液。
通过系统校准和程序优化,洗板机可显著提升ELISA检测的批内/批间一致性(CV<10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