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ISA实验中,判断样本是否为真阳性,需要结合实验设计、对照设置、数据分析以及后续验证手段。由于ELISA灵敏度高,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,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方法确认阳性结果的可靠性。
阳性判定值(cut-off value)一般为阴性对照A值加上一个特定的常数,以此作为判断结果阳性或阴性的标准。用此法判断结果要求实验条件十分恒定,试剂的制备必须标准化,阳性和阴性的对照品应符合一定的规格,须配用精密的仪器,并严格按规定操作3。
使用比值法
比值法则是通过计算标本A值与阴性对照A值的比值来判断结果。这种方法同样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试剂的质量,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2。


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ELISA检测,若结果持续阳性,则初步支持真阳性判断。
设置强阳性、弱阳性及阴性对照,通过对比吸光度值(OD值)或P/N比值(阳性孔OD值/阴性孔OD值≥2.1为阳性)验证结果可靠性。
采用高特异性方法(如Western blot、核酸检测)进行确证。例如,梅毒检测中TPPA或ELISA阳性后需结合临床症状或病原体检测(如PCR);HIV初筛阳性后需通过免疫印迹试验(WB)或HIV RNA检测确认。
排除干扰因素
排除干扰因素
样本问题:避免溶血、脂血或污染,重新采集样本检测。
非特异性反应:类风湿因子(RF)、自身免疫病抗体(如红斑狼疮)可能导致假阳性,可通过阻断剂实验或更换检测方法(如化学发光法)排除。
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通过阳性判定值法和比值法来确认ELISA实验的真阳性。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和高质量的试剂使用。